【时 效 性】 | 有效 | 【颁布日期】 | 2002-01-03 |
【颁布单位】 |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 【实施日期】 | 2002-01-03 |
【法规层次】 | 财政部规范性文件 | 【文 号】 | 国农办〔2002〕16号 |
【首选类别】 | 农业综合开发 | 【次选类别】 | |
【其它类别】 | 【其它类别】 | ||
【关 键 字】 |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为规范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项目管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1号)的有关规定,现将拟定的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试用)印发给你们。自2002年起,凡向国家农发办申报的农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均应按照本通知要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办。
附件:
本项目执行单位应是县级人民政府
114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要求有省级(含省级)以上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作为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填写技术依托单位全称和该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姓名。
115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项目所选的主导产业,要有相关的龙头企业或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包括合作社、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等),负责产品市场开发和经营。
1110项目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结合第八章简明扼要说明各项指标,主要有: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期内的年均销售收入、总成本、利润、税收、投资利润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静态投资回收期。
1111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第九、十章的分析结果简明扼要说明,要重点分析以下指标: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作业率、现代设备装备率、绿色证书获得比率、服务体系农户覆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主导产业带动农户比率、农民生活恩格尔系数等。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简述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主要有:一是国家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二是国家农发办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项目的有关指导意见;三是项目所在省、县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四是项目所在省农发部门对本项目建议书的审定意见。
21项目准备过程着重说明项目提出的依据。结合省、地、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投资安排等加以说明。
22项目建设必要性主要从以下方面阐述:一、是否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二、是否符合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三、是否符合本省、本县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四、是否具有示范作用;五、是否有利于当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
23项目执行单位基本情况本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建设的农业现代化项目,由项目区县级人民政府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实施安排和效果考核,具体由县级农发部门负责执行。着重说明项目执行机构职能设定、人员力量和工作绩效等。
24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简述技术依托单位综合技术实力,着重说明与项目采用的农业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的关
25项目相关龙头企业或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要简介企业近3年经营(或业务开展)状况,并提供上年度资产负债表和会计事务所审计报告;现有科技人员构成情况,引进、示范和推广农业技术的能力、经验、效果,管理机制,带动农户规模等情况。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包括合作社、专业协会、技术协会等),要介绍其主要类型,服务范围,管理机制,经营业绩和农民参与程度等内容。
31项目区概况(见附表1)重点阐述与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项目有关的物质基础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等。
315生产现状:项目区生产结构及投入产出水平的现状情况;主导产业的类型和规模等。
316基础设施:现有水利设施条件,农业服务基础条件,农产品储运、加工、销售条件(市场建设情况),交通电力电讯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等。
317人力技术资源:项目区人口、劳力、文化素质、科技人员力量、生产管理组织化程度等。
318项目县乡财政状况及农民收入情况,农民日常消费支出结构等。
319现行经营管理情况,着重说明现有经营模式、运行机制、运行效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32项目实施保证条件着重说明项目实施所需的物质基础、技术力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保证条件。
411产品市场供需现状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与项目有关的产品(包括技术产品如种子、种苗、种畜、种禽等和消费产品如小麦、蔬菜、牛奶等)在本地区的生产和供应情况、区域和国内国际市场消费和需求情况等进行分析。
412产品市场预测及前景分析着重分析项目产品的国内与国际市场、销售渠道、销售方式、目标市场及市场份额。
413营销计划和策略根据市场前景分析,提出项目产品的市场定位和预期销售目标,阐明本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和产品销售计划、策略等。产地批发市场规模及本项目产品供需对同类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
421产品方案(见附表2)根据市场分析提出产品方案,说明产品生产方式、关键技术等,作出项目达产年(达产年即是全部达到项目设计的生产能力的年份)项目产品生产规模、年产量、销售量、生产成本、单位价格和销售收入的安排。
422生产规模确定应以市场分析和农业资源情况,叙述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理由。第五章技术方案设计和技术评价
511项目方向项目方向是指项目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结合本区域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和市场需求特点,阐述本项目的总体设计思想和发展方向。
512项目目标项目目标是指项目建成后所要达到目标。主要从项目建设规模、项目经济效益、生产生活环境、产业优化和带动农户及农民增收等方面阐述,提出项目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模式。
521主体技术。本项目突出科技推广应用,以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效益。详细介绍项目采用的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内容、主要性能指标和技术效果。要分析主要技术应用于本项目的先进性、适用性、应用条件和应用效果。着重强调所用技术在改造传统农业,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522主要组装配套技术主要组装配套技术是指与项目主体技术相配套的技术。主要说明配套技术模式、技术内容和应用效果。
523项目技术流程项目技术流程是指项目拟应用的主体技术在生产中实现技术效果所需经历的主要环节。各项主体技术要分别绘制出简明的流程图,并加以说明。
53技术评价主要评价项目主体技术与所确立主导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与同类型技术比较,该技术的经济合理性及应用效果等。
611建设内容与规模说明项目建设占地总规模,分项叙述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和规模(结合附表3说明)。
包括设施、设备、仪器、机械等,要说明型号、技术性能和所需数量等。
62项目实施的分年度计划项目建设期为3年。工程建设要按公历年份分解落实到年度。
71项目工程量及工程投资估算(见附表3)说明项目开发总任务和总投资,并分年度说明开发任务和所需投资。结合附表3逐项说明。在计算投资时,应说明材料单价和单位工程造价计算等依据。
72总投资估算(见附表4)说明总投资及构成,如固定资产投资(工程费用、其他费用、不可预见费用)、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的额度和计算依据。
73资金运用与来源平衡分析(见附表5)根据附表4的投资构成,按照国家农发办有关规定,说明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建设资金一般包括中央财政资金(无偿65%、有偿35%)、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包括银行贷款)。
74分年度投资计划说明建设期分年度投资计划所安排的建设项目和投资额。
811财务效益估算依据要说明各项建设工程的单位造价、生产物料购进单价、项目产品销售单价等。
812项目收入根据项目产品方案,说明产品生产和销售规模、销售收入,计算年均产品销售收入;同时,结合项目产品销售收入,计算项目产品税额,以农产品(包括技术产品和消费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综合税率按5%—8%,以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为主的综合税率按8%—15%计算应纳税金。(附表6)
813项目成本包括项目产品生产直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计算方法见附表7)、设施设备维修费、项目管理费、产品营销费用和项目管理人员工资及财务费用(利息)等。(附表8)
822项目财务现金流量分析计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项目基准收益率为10%,经济效益计算期10年。(附表10)
823灵敏度分析按项目产品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和固定资产投资三个因素分析项目内部收益率的灵敏度。
824项目还款能力分析本项目财政资金无偿和有偿使用比例为65∶35,说明财政有偿使用资金还款来源,如何保证按期偿还(附表11)。如有银行贷款还要说明贷款偿还的资金来源(附表12)。
91农业产业化分析项目在增强原有主导产业、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方面的作用,主要措施和成效等。
911技术贡献结合主导产业的成长,分析项目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绿色证书获得比率、服务体系农户覆盖率等。
912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结合主导产业的成长,分析项目的现代农业装备和设施建设情况,说明农业机械化作业率、现代设备装备率等。
913产品贡献结合主导产业的成长,通过项目建设达到的主导产品生产能力、实际产量、产品质量等,分析项目产品在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方面的作用,并说明支柱产业产值占项目区总产值的比重等指标。
914农业组织管理方法改善结合主导产业的成长,分析项目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善农业生产管理手段、增强市场开发能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922项目区农民收入增长分析农民收入增长来源变化情况、增长幅度,与非项目区的农民收入进行比较。
923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贡献比较分析项目建成前后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来源变化,居住条件改善,农民生活恩格尔系数变化等。
101生态效益农业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系统生态环境改善,洁净生产环境,无公害化生产,生活环境美化等。
102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对土地、水源的影响,对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由县级环保部门出具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