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进一步做好财政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工作的通知 | ||
颁布单位 | 155 | 发文文号 | 苏农改办[2010] 29号 |
法规类型 | 106100 | 所属行业 | 100 |
有效与否 | 江苏 | 发布日期 | 2010-09-01 |
各市、县(市)财政局:
2005年我省全面建立了涉农补贴“一折通”信息系统,通过“一折通”发放财政涉农补贴。几年来,在全省财政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一折通”发放补贴工作发展趋势良好,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纳入“一折通”发放的项目越来越多。各地不断加大整合力度,发放项目由最初的粮食直补资金、农资综合补贴、五保户供养金等10多个项目,发展到现在涉及农业、民政、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90多个项目。如东、六合、泰兴等15个县(市、区)涉农补贴项目全部纳入了“一折通”发放。
二是通过“一折通”发放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2005年全省通过“一折通”发放的补贴资金不到20亿元,2009年已增加到110多亿元,通过“一折通”领取补贴的农户达1372万户。有20个县(市、区)通过“一折通”发放涉农补贴的资金规模超过亿元,其中,如东县超过3.2亿元。
“一折通”作为财政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其成效越来越明显,对促进党的惠农政策的落实,提高补贴资金发放效率,强化资金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但是,从全省来看,通过“一折通”发放财政涉农补贴的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一是个别地方补贴资金仍多头发放,没有进行整合和“扎口”管理;二是一些县(市、区)的操作人员对“一折通”软件系统维护不够,数据更新不及时,“一折通”软件系统与“中国农民补贴网”基础信息不一致;三是有些地方补贴资金虽然通过“一折通”存折发放到农户,但补贴信息未在“一折通”软件系统操作,直接用Excel表操作后送交信用社打入农户存折,农户存折上未反映补贴项目,农户不清楚拿到的是何种补贴,造成全省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统计数据缺失、不完整。2009年底,全省还有8个县(市、区)未在“一折通”软件系统操作涉农补贴信息,“一折通”软件系统没有反映补贴项目,补贴资金发放数为零。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涉农补贴“一折通”管理工作,提高其服务效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一折通”发放项目整合力度。市、县财政、综改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加大协调力度,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坚持补贴政策不变、补贴资金性质不变、部门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将除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以外的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尽可能地纳入“一折通”平台发放,充分发挥“一折通”网络平台作用,提高财政涉农补贴发放工作效率。
二、规范“一折通”软件发放操作流程。凡经当地政府批准纳入“一折通”发放的涉农补贴项目,各项补贴资金发放清册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提交给财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要明确扎口管理处(科)室,做好发放工作。要在“一折通”软件系统中录入补贴项目数据,与信用社的信息传递中,将发放的补贴项目数据从“一折通”网络版中导出文件(txt或Excel表)送交所在地信用社,不能直接在Excel表中录入后送交信用社,以防止出现农户存折上不能反映补贴项目的情况。各地新增财政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项目,县(市、区)财政部门应将补贴名称、补贴标准等报所在省辖市财政局,由省辖市财政局统一报省综改办进行添加和更新,实行统一编码。
三、及时更新、维护“一折通”软件系统。要做好“一折通”软件系统的数据更新和维护工作,定期备份数据资料。“一折通”软件系统与“中国农民补贴网”系统农户基础信息要保持一致(两网的基础信息可以互导,技术问题可与久其公司联系)。为便于惠农数据的统计分析,从今年起,各县(市、区)在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发放工作结束后,要将“中国农民补贴网”中的两项补贴发放情况导入“一折通”软件系统。
四、加强“一折通”软件系统的安全管理。为保证网络系统运行安全并做好相关保密工作,各地财政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对“一折通”发放平台实行专人专机管理,要明确“一折通”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加强考核,落实网险控制措施和内部牵制机制。登陆一折通系统的机器不要保存用户名和密码, “一折通”专用机器开机密码以及操作员登陆“一折通”系统密码要定期更换。要完善软件系统授权制度,县(市、区)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所的授权要登记备查,防止擅自修改数据资料。“一折通”专用机器应安装杀毒软件并能及时更新病毒库,不得用不知名的磁盘拷贝数据,防止电脑病毒侵入和资料泄密。
以上通知,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九月一日